去年臨近聖誕,我與英國人到爸媽家吃飯,他看到家中聖誕樹下沒有禮物,很大反應:「怎麼聖誕樹下沒有禮物?」我問:「有什麼問題?每年都如此。」他覺得不可思議,說:「聖誕樹和聖誕禮物是分不開的,光是聖誕樹,看起來很頹。」我沒放在心,想這不過是其中一次少少的 culture shock 罷。
他沒有宗教信仰,但在天主教家庭長大,聖誕是家人每年最重視的節日。小時候最期待的,是聖誕節當天起床後跑到聖誕樹下,與家人一起拆禮物。如今他身在香港,無法與家人共度聖誕,也花心思上網訂購禮物,送給身在英國的家人。
而他送我的聖誕禮物,更是遍地開花。
相對下,身邊很多人都疏懶於買禮物,我也一樣。多年朋友,生日只要吃飯聚舊就夠了,「不必送禮」;老夫老妻(其實二人不過三十多歲)不求浪漫,任何節日紀念日365日亦「不必送禮」;一家人那麼親了實在「不必送禮」;連最親的都不送了,普通朋友更是「不必送禮」。
英國人那麼熱心送禮物,有時我累了不想陪他購物也說「不必吧」,他就說:「當然不必,沒有任何禮物是必要的,但我想送。」
不送禮可以有很多理由──浪費、不環保、沒時間、不知道對方想要什麼、我有家室有孩子沒有閒情逸緻,歸根究底其實是「不想」。而送禮也一樣不必任何理由,「想」送就夠。
近朱者赤,今年我也買了數份聖誕禮物。為自己記掛的人買禮物其實很快樂,比起買東西給自己,送禮的快樂更深刻,因為它分幾個階段──思考對方喜歡什麼、選購過程、包禮物(同時會想像對方拆禮物)、送禮的一刻。可憐疏懶於買禮物的人就享受不到這快樂了。
但願世界末日不要來臨,讓我可以將禮物送給他她他她她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